中国航油山西分公司深入开展“机坪安全月”活动 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作者:鸟山雄司 来源:刘冰 浏览: 【 】 发布时间:2025-04-05 09:29:54 评论数:

而2008年外商投资类企业13家、2009年11家、2010年10家,可以说也是处于不断瘦身的过程中。

如果不是想尽一切机会表达涨价的欲望,动不动就把气温骤降导致的踏雪寻煤、拉闸限电与电价过低联系在一起,实在是莫名其妙。因为,天气变化导致拉闸限电,很明显只是因为电煤运输跟不上,这与电价没有办法反映真实的成本简直风马牛不相及。

中国航油山西分公司深入开展“机坪安全月”活动 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对此,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只有深化电煤市场的改革,使电和煤的流通真正符合市场规律,才能从根本上理顺电煤市场的脉络。虽然电网企业管理层和关键岗位人员不得持有本区域电网覆盖范围内发电企业股权的规定已经出台,但是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很多其他的关联交易依旧存在。真正有效的办法,应该是在煤炭资源开发区实现煤电就地转化、发展大容量长距离电力输送、变运煤为输电――专家如此无视常识,只对涨价念念不忘,让人不禁唏嘘。(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每当冰雪天气出现,各地火力发电厂存煤告急,进而出现拉闸限电的新闻就必定少不了。一言以蔽之,只要煤炭还得长距离运输,要改变年年踏雪寻煤的情况,电价涨得再高也必然无济于事。

确实,电煤市场化之后,发电企业成本压力不小,可是垄断的电网企业利润却丝毫不受影响,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之间的差价只升不降。前几个月京藏高速公路出现大堵车,长距离运煤的弊端引发社会关注。但不论旨在完成上市计划,还是进行其他形式的资源资本化运作,山西省都需要解决与信达资产们的股权关系。

作为在山西三家省级整合主体企业拥有股份的股东,是否会感到机遇的到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信达资产)正是这样一个角色,然而它面临的却是一个尴尬境地。信达资产多年来面临的另一尴尬是,持股多年来从未在山西主要煤企获得红利收入。多年来,信达在山西的持股没有获得过分红,但在这次煤炭业整合过程中,煤企集团股权的价值已经凸显。从2007年国资委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要求央企开始向其出资人上缴收益以来,山西省一直没建立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因此也就谈不上向出资人进行分红。

当年不见投资收益的债转股资产,已然成为信达资产等资产管理公司资产池中最富增值潜力的一块,眼看山西的股权俨然变成价格不断上涨的乌金,自然不会轻言退出。据本刊记者了解,四家AMC累计接收的政策性债转股约2500亿元,涉及企业400多户,其中信达承接的政策性债转股占比最大,超过1000亿元,涉及企业140多户。

中国航油山西分公司深入开展“机坪安全月”活动 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本刊记者亦了解到,山西有关企业甚至希望信达以当年债转股的本金部分退出,不希望支付溢价。他对本刊记者解释,当时利率达到了15.3%,高息的结果就是息滚息,最后形成了大量债务。其中,信达资产持有的待处置的债转股资产,尚有600多亿元。信达入局资产管理公司山西入局,有其历史背景。

这其实有违当时债转股政策最初的意图,即通过资产管理公司的入股来改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但在当时的政策安排和历史环境下,资产管理公司变成财务投资人,发挥不了太多作用,又是个必然的结果。这实际是一个双输的结局。但企业内部对此颇有微词。如何承认信达历史上对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做出的贡献,又尊重山西省对煤炭企业控股权的主张,真正实现共赢,是山西方面和信达方面,乃至更高决策层,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

到2008年,由于信达资产持有的51.31亿元债权作为出资进入实收资本,使资产负债率下降至66.19%。在阳煤集团层面,信达资产持有40.42%股份,仅次于持股54.03%的大股东山西省政府。

中国航油山西分公司深入开展“机坪安全月”活动 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在各煤炭企业的管理者看来,除了降低资产负债率,减轻了债务,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上资产管理公司发挥不了作用。1999年,为解决中国银行业的巨额不良资产,并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政府相继成立了信达、华融、东方、长城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从几大国有银行按账面值承接1.4万亿元不良资产,收购的资金来源于央行再贷款及向四大行发行的金融债。

以同煤集团为例,根据同煤集团2010年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2006年和2007年,同煤集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4.17%和77.38%。一直以来,信达资产既没有收益,又没有管理权。近日,阳煤集团一位负责人向本刊记者透露,目前,阳煤集团已与信达资产达成共识,后者将退出阳煤集团。根据央行网站,1995年7月到1996年4月,5年期上中长期利率是15.3%。如今,面临山西煤改后的巨大机会,信达的地位更是尴尬。信达资产在我们集团派了几个董事,都不太懂煤炭行业,提出的意见都不能用,一年到头也就是来开一次董事会。

上世纪90年代末在煤炭行业惨淡之际,为处理不良资产,信达资产接受建行、国开行的债转股资产,成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同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阳煤集团)、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晋煤集团)以及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山西焦煤)三家公司股东,其中持股比例最高的达到了40%。山西省当地一位专家表示。

信达资产内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人士表示。张巨山在电话里告诉本刊记者。

阳煤集团2000年12月27日取得了国家经贸委的正式批复,实施债转股,金额为34.07亿元。目前双方谈判最关键的问题其实不是退不退,而是退多少,以什么价格退。

2010年6月,信达资产的商业化转型试点方案率先被批复,按照转型方案,新公司注册资本251亿元,政策性业务的剩余债转股资产和剩余债权资产700多亿元,由信达按照评估值买断。此次山西煤业重组一家整合主体企业负责人即表示,当时的债转股是由当时的高利息造成的。比如,2004年10月,信达资产对外发布了处置潞安矿业股权的公告,随后潞安矿业回购了信达、东方等资产公司债转股的股权,重新成为山西独资的国有企业。以阳煤集团为例,根据中兴财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审计数据,阳煤集团1999年至2001年分别亏损4540万元、5573万元和5459万元,直到2002年实现扭亏为盈。

另外,目前信达资产面临着高层的人事变动,这也使得信达资产和山西省内的谈判存在不确定性因素。那时正是中国煤炭行业经营最困难的时期。

根据山西十二五期间5万亿元的投资规划来简单推算,至少一半的投资还在煤炭企业,即使70%左右来自银行贷款,也意味着每年煤炭业所需要的股本投入都将超过千亿元。一家山西煤改整合主体企业的董事长表示。

山西当地一位高级政策研究人士表示。信达资产是目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业绩最好的一家。

同煤集团也在2000年与信达资产签署协议,确认截至1999年12月20日可予债转股的总金额约为51.41亿元。信达资产一直以来只是财务投资者,并不参与经营管理。有关人士分析,如果此种状态持续,山西有关整合主体有可能放弃整体上市的计划,采取分拆旗下企业上市的路径,集团层面继续少分红甚至不分红,这将使得信达资产的股权继续成为没有收益和变现可能的沉淀资产。都是国有企业,国家的钱,到时看上面怎么个态度吧。

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煤炭价格一直较低,煤炭企业经营都很困难。每天开往北京的航班上至少都有一个地方政府来跑债转股的代表。

但这对山西的这些煤企来说,因此放弃整体上市的目标,代价也显而易见。本刊记者张宇哲、王紫雾对此文亦有贡献。

根据山西省社科院能源所所长王宏英估算,此次山西煤改中,私人煤老板约有1400亿元的资金将从煤炭领域退出,后续的煤矿技术改造、安全系统等方面的投入更是巨大。按照有关协议:六户煤炭企业债转股后新成立公司注册资本总计为447.1亿元,山西省出资额为249.88亿元,各金融机构出资额为197.22亿元,其中信达资产出资额为168.86亿元、建行出资额为14.36亿元、国家开发银行出资额为7.95亿元、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出资额为5.24亿元、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出资额为0.81亿元。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